文 | 陈时
编辑 | 影视 fan
说着“ 12345 ”的台词,拿着 208 万的日薪。
抱着这样的幻想,横店这座小镇聚集着 20 多万打工人。
可这些俊男靓女到了才发现,传说中的“造梦天堂”,里面却是懒汉成群,光棍狂欢,美女过剩。
以及一些近乎偏执的“疯子”。
从无名小镇到造梦天堂
横店,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影视作品,都是在这里取景的。
在成为影视基地之前,横店只是浙江金华市的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镇,直到 1996 年一部历史片的拍摄缺乏外景地,横店抓住机遇,斥巨资打造了第一个影视基地“广州街”。
此后,横店仿佛打开了任督二脉,也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。
1997 年,为拍摄《荆轲刺秦王》,横店建造了“秦王宫”;1998 年,横店又建成香港街、清明上河图、明清宫苑等景区;随后又有江南水乡、梦幻谷、民国城、春秋 · 唐园等等等等。
从无名小镇到全国第一影视城,再到全球第一影视基地。不论电影还是电视剧,横店日平均接待 15 个剧组,峰值甚至有 50 多个剧组,在影视城内同时拍摄。
正因如此,横店之内遍地都是演员,有来此圆梦的,有过来赚钱的,也有被生活逼疯了的。
毕竟一夜成名的欲望,谁能抵挡得住呢?
横店群演现状
一座横店城,窝着 20 万群演。
美女泛滥,光棍懒汉遍地。他们幻想自己是下一个“赵丽颖”,或者未来是“王宝强”。
实在不行,能像沈凯一样,被大导演看中,在电影里演个知名配角也是可以的。
毕竟都不是科班出身,人家可以,我为什么不行呢?
“当横漂有钱赚,能混一天是一天。演个路人甲,扮个丫鬟,躺地上当死尸,反正也不累。轻松好玩,还管饭、发钱,何乐而不为呢?”
这是很多“横漂”初来横店时的心思。他们大多是俊男靓女,有人暂时没有工作,也没有家庭,想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,万一运气来了还能一夜成名,毕竟这两者也并不冲突。
于是在横店的街头上,经常能看到一堆群众演员,或坐或站,有的在墙边打盹,有的低头刷手机,还有的逗逗姑娘,吹吹牛,一顿侃大山。
这也是这些不选择“北漂”的原因,因为那些人都有一股子狠劲儿,有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。
当然,横店群演中也有不少“狠人”,他们怀揣着梦想,每天天不亮就在影视城门口蹲着,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。
冬天半截袖,夏天大棉袄,躺在发臭的泥坑里,吊在某个树桩上,这些都是常有的事。
甚至遇到一个不会演戏的主演,群演大冬天穿单衣在泥坑里躺 16 个小时,才能熬到散场回家。
他们是一群偏执的“追梦人”,可这些人的努力,真的能换来收获吗?
现实的残酷性
打个不体面的比喻:有些人只羡慕贼吃肉,却看不见贼挨打。那些幻想一夜成名的人,只看到明星的光鲜亮丽,却看不到群演的残酷。
当然,也有人想,自己不图出名,哪怕是在这里赚赚钱也好。可这些年横店群演竞争激烈,无处不在内卷,连单纯赚钱都没那么简单了。
横店的群演,并非是每天都有戏拍,有时候十天八天没有人要,只是很正常的。
而不拍戏也就意味着没有钱拿。
日复一日的等待,不仅消耗体力和精力,也将年轻人的“梦想”给磨灭了。
好不容易有拍摄任务,连轴转十几个小时,真正有镜头的时间,却屈指可数。而就连工资,也从曾经的 300 元、200 元到如今的 100 出头。
就这,还要给工会抽成,毕竟交佣金才有戏拍,所以真正的收入所剩无几。
所以常有人戏称:“一天角色十分钟,等戏八小时,人肉背景板,过劳又伤神。”
或许,如今能把横店当做“天堂”的,除了不谙世事的小年轻,也只有横店里的那些少数的“疯子”了。
他们给自己构建了“演员梦”“明星梦”,或是为了理想,或是幻想赚大钱的机遇,总之一遍又一遍的在幻想中不断挣扎。
有时候梦做多了,连自己都相信了。
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下一个“王宝强”、“赵丽颖”了。
结语
其实大家都很明白,虽然做群演也有出头的,但那只是少数人罢了。对比横店漂泊的 20 万人,这几个出头的,又能代表什么呢?
毕竟在横店,能让你出头的从来不是努力,而是虚无缥缈的运气!
可总有一些人,不甘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平庸,或许这就是他们有朝一日能成名的信念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