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外神话体系里,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蛇的形象

管理 爱-奇趣

古代人类对蛇的恐惧与崇拜情绪是交织在一起的。因为蛇的身上有两种最特殊的功能:蜕皮与吞噬。

蛇的不断蜕皮容易让人联想到某种超越性。伴随着蛇的每一次蜕皮,蛇的体型都在不断增长。这种增长在凡俗的世界当中没有尽头与界限的。在北欧神话中,世界树正是被这样一条无限增长的大蛇所啃噬。在中国古代,则显示蛇的增长会让它们踏上登仙成龙的道路。

即使到后来,古典神明的出现使动物崇拜与自然崇拜逐渐退场,但“蛇”依然环绕在古典神明的旁边。古玛雅的羽蛇神,古印度的大蛇,都是如此。

古人理解的“世界”其实就是“一切事物的集合”,而蛇的增长被看作是可以超越这个集合,并最终凌驾于世界之外;这已经一脚踏入超验的宗教崇拜范畴当中了。经验的崇拜仍然把人的恐惧约束在有限的世界当中,超验的则让人恐惧与敬畏世界之外的力量。

这种,无限,超越性的增长,正契合住原始社会的力量崇拜。这种观念继续发展,则将蛇式的生长,看作一道“人——神”飞升的桥梁与阶梯。半蛇半人式的人物在初民的神话中零星出现,例如伏羲和女娲。女娲创造了人,伏羲则向人展示了世界的演化规律;这两点暗示着女娲与伏羲并非创世的神——在他们来到之前,世界已经存在,只有“人”是他们的作品,他们与人的区别正在于自己的蛇身:增长的智慧与力量。这种增长性能让他们取得神应该取得的权柄。

伊甸园中的那一条,同样是“人——神”的阶梯,不过是一道向下的,因为JHWH被设定为更高层次的不可僭越,当人踏上这道阶梯时,反而远离了JHWH为人类安排的道路。

吞噬则是增长的另一头。那个无限往前进展的力量并不是像武当梯云纵一样自转就能启动的,而是依靠吞噬,依靠欲望。古希腊的拉弥娅,北欧神话中的大蛇。这种对蛇怪的恐惧,其实反映着古代人类对于社会熵增的懵懂认识:日渐扩大的社会与国家机构是不能长久维系下去的,越是依靠体型的增长来抵抗系统的崩溃,最后带来的崩溃只会更加彻底。古希腊人提倡一种适度、节俭的生活,并非是因为今日环保观念的影响,而是建筑在维持社会的世界观之上。

这么看,其实那条头尾相连的蛇是一个Happy Ending。因为古人想到了,既然蛇喜欢吃,那就让他自己吃自己去吧!这个符号也因此被赋予了永恒、无限、毁灭与重生并存的含义。

只是此时的“无限”不再是一种量的堆积、让人不安的无限,而是一种内在的、升维的无限。

黑格尔时代所说的“一与无限”正是这个观念的结果。

中外神话体系里,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蛇的形象?

我想西汉人会很同意这一点,长乐未央嘛。

评论留言
说点什么吧
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
默认图集

户型图片